|
当前位置:萧公文集 |
|
南平溪源庵萧公祖殿 |
|
陈利华
武夷学院管理系 福建 南平353000
南平溪源庵萧公祖殿,又称德云祖殿、萧公祖殿或溪源庵,位于南平市西郊仅五千米的溪源峡谷深处,(图1:南平溪源庵萧公祖殿外景)主殿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仿古木构单体建筑,分上、下两殿,相距200多级石阶。上殿依山盘垣,主要祀奉张、萧、刘、连、邵五位圣君、伽蓝土地、观音大士、暨公老佛、神农教主和五谷真仙等;(图2:南平溪源庵德云祖殿)下殿临溪独峙,主要祀奉萧公圣君和雷公电母。(图3:溪源庵内供萧公神像)两殿一高一低,雄踞于溪源峡谷的溪头凤山之旁,背枕绿竹翠柏,下临青溪曲流,令人油然而生“心随禅境静,清梦寄梅花”的心灵撼动,是福建省内难得一见的人间仙境。
溪源庵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自南宋嘉熙二年(1238),宋理宗赐额“德云殿”,并加封殿中所祀张、萧、刘、连、邵为“五大圣君”后,该殿之名便屡见典籍。(图4:溪源庵内供张圣君像)明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又敕额“玄真宝殿”,足见官方对此殿的认可与重视。然而,由于该殿所供萧公在民间的影响深远,民众仍习惯以“溪源庵”沿称,并尊此殿为“萧公祖殿”,直至“文革”损毁。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的信士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筹集资金数百万,重新布局,扩大规模,终于使古老的溪源庵重焕光彩,初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民间信仰宗教活动场所和“3A级”旅游胜地。(图5:溪源庵传说中的暨公佛)
对于溪源庵萧公信仰的史实来源,明•何乔远在《闽书》中作了这样的说明:
“溪源凤山,上一井泉,有龙居焉。宋宣和间,道人张声隐此。声字鸣道,通《易》象,bi谷炼气。宣和间,来结庐。……一日,往郡西花心洞,留一颂于虚舟,跃入水。花心洞,山九曲如花心。又有岩名凤冠,怪石孤耸。嘉熙间,僧法明住锡其中,伏龙收魔。有司刻像建庵,祠祷多验。”
明•嘉靖《延平府志•地理志》则记载:“溪源山,在剑津里。上一井泉,相传有龙居焉。岁旱,祷雨则应。”尔后,民国《南平县志•礼俗志》:“夏五、六月,乡人击鼓揭旗,诣溪源庵、披云道院等处乞香火,谓之保苗。若岁旱,则嗟呼于神以祷雨。” 及《名胜志第六》:“溪源庵,在凤冠岩下。庵半依厂,中祀萧公法明。夏六月,四处村农从庵乞香祈雨,或宿神前祈梦。”等记载,令后人知道,溪源庵作为闽中乡民祈雨保苗、祈嗣祈梦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历史已相当的悠久。
由于萧公出生年代及身世史志缺载,难得其详,后世便产生了萧公传说的多版本现象。目前,学术界和民俗界较为主流的看法是:萧公(1108-1152年),号“法明”,生于北宋大观二年戊子六月二十九日午时,大田县上京镇林埔洋人氏。3岁丧母,12岁即随父前往顺昌洋口艄排谋生。其父去世后,曾回乡投靠族叔。不久,便出家云游,足迹遍历福建的永泰、仙游、德化、闽清、尤溪等地,最后卓锡于延平溪源古庵,善迹遍布当地及周边各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八日,萧公坐化于溪源庵凤冠岩上。(图6:溪源庵凤冠岩)当地百姓为感其恩德,特尊其为“辅天法主萧圣真君”,建庵崇祀,并将之发展成为与张公、连公、陈靖姑一样的闽江流域所共同尊崇的民间俗神。
此外,民国《南平县志•方外传》、明末释明河著《补续高僧传卷十九》、《中国地方志集成卷十八•仙释》等众多文献资料,也对人们认识萧公的籍贯及生平、重要事迹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使我们不仅可以把萧公与溪源庵的渊源关系分析得相当明晰,而且还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溪源庵作为萧公祖殿的地位是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广泛认同的。(图7:南平溪源庵“萧公祖殿”匾额)因此,鉴于萧公信仰在延平乃至闽中一带的重大影响,主祀萧公的溪源庵便事实地、历史地成为了福建以及海外供奉萧公的祖殿所在,被纳入到福建民间信仰体系中最具声名的张圣君信仰圈中,与张圣君一起共享香火,位列同尊,信众广布四海。
当前,溪源庵萧公祖殿所传承的萧公民俗信仰活动主要有三方面,即祈梦、祷雨及庙会。其一,祈梦于明代的《萧公传》中已然涉及,清代至民国间县志亦均记载“祈嗣祈梦率多验”,因之相沿成俗,使之成为“梦文化”的传承地;(图8:庙会期间各地信众向往溪源庵祈梦)其二,溪源庵作为典型的农耕文化祭祀区,不仅是传说中萧公降青龙之处,也是当地重要祈雨处。如前所引的嘉靖《延平府志》和民国《南平县志》均有记载;其三,溪源庵庙会,每年春夏各有一次,即正月初五至元宵和六月二十九日萧公寿诞。正月初五日起,境中各村乡民抬着萧公神像巡境,按既定路线于上洋五个村中巡行、驻跸,最后于元宵日在萧公祖殿举行隆重醮仪后落幕。六月二十九日萧公寿诞,四方乡民信众纷纷前来乞火、分香,为萧公祝寿,求神寿人安、里社兴旺,热闹非凡。虽然,两个庙会的仪式与内容不尽相同,但却是当地古老民俗活动的传承,(图9:溪源庵“萧公符”)许多民俗形式、民间艺术、社会习俗在这里会聚,形成年中最兴盛的文化节,不仅在丰富人们社会生活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创建和谐社会亦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溪源庵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溪源庵在萧公信仰圈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文化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了海内外宗教界、学术界及旅游界的关注。2007年 5月10日,溪源庵成功申报为民间信仰活动重点保护场所。同年12月,溪源庵又在原“萧公文化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萧公文化研究会”。 (图10:“萧公文化与溪源庵”研讨会场面)
如今,风光旖旎、历史悠久的溪源庵正以其神圣的信仰内蕴和奇绝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信众游客前来进香、观光,成为了福建地区盛名远播的宗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图11:传说中的“出油洞”) (图12:传说中的“出米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