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今天是:

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上洋村南平市溪
源峡谷景区
电话: 0599—8629977 8632730
传真: 0599—8629977
邮编: 353000
网址: http://www.xyxg.com
  当前位置:萧公文集
闽北山耕文化区内萧公信仰的典型性分析

陈利华
武夷学院管理系   福建   南平353000

  福建民间信仰对象的种类极其繁多,诸神、诸仙往往杂糅不一,派系混乱,仪式规程也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仅《八闽通志•祠庙》中收录的有名有姓的民间俗神就多达119个。他们大都各司其职,各具其能地安坐在乡人供奉的祠堂或庙宇中享受着人间香火,虽然有的盛名远扬,有的偏隅一方,但都共同关心着世人的权力、前途、财气和命运,对世人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历史上,这种下层民众的宗教活动至少自宋以来就开始呈现出世俗化趋势,并渐次形成了以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俗神信仰:如闽南及闽东一带的海播文化区,人们为了祈求航行平安,塑造出的大多是能护佑海船、保佑船民的海神信仰,其中尤以妈祖最为出色;而闽北、闽西一带的山耕文化区,人们主要以农为主,靠天吃饭,故所设神灵就大多具有呼风唤雨、保护农事的职能,其中,位于南平溪源庵的萧公信仰就是典型一例。


  南平溪源庵的萧公,既是当地一位神化了的传说人物,同时也是民间所供奉的五圣君之一。对于他的来历,《南平县志》所载为:“萧法明,嘉熙间头陀,卓锡溪源庵。尝伏毒龙于井中,收妖魔于石洞。敕封溪源显迹德云灵应萧公大师,至今遗迹犹存,遇旱祷雨,及祈嗣祈梦,率多验。”但民间流行的却是另一种说法:传说,萧公出生于大田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3岁时死了母亲,父亲既当爹又当妈的把他拉扯到12岁,就带他来到顺昌县洋口镇落户,以撑船放排为生。后来,父亲去世,萧公因迷恋南平的溪源秀色,便到溪源打工为生。由于他生性好善,经常扶危济困、惩恶积德,数年后便得道成仙,号萧公大师。萧公成仙后,神迹遍及溪源,为溪源村民做了很多好事。溪源村民为了感激他,也为了疏解心中的困扰、家庭社会的纠纷和自然环境的折磨,便立萧公为当地的保护神,建庵奉祀。700多年来,溪源村民们代代传承着萧公信仰的民俗,从不懈怠:每年初一早饭后,男性村民都要去溪源庵拜谒萧公,拜谒完毕,庙公分发红桔给男孩祝他们四季平安,并挨家挨户为村民送去萧公本像,在厅堂张挂;正月初五、初九、十五等日子,上洋村等五个村的村民轮流到溪源庵迎萧公神像去各村巡游,为村民祛病除邪,保护村民一年平安,风调雨顺;农历六月二十九,萧公寿诞,村民自发举办庙会为萧公祝寿,四面八方的香客也纷至沓来,参谒拜寿,人数最多时高达上万,热闹非常。

  从萧公信仰的这些情况来看,萧公在溪源一带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当地民众不仅对之信之弥深,趋之若骛,而且还通过各种民俗活动将其向周边地区扩散,连南平市“梅山上圣者堂西“,也有”祀宋萧法明”的萧公庙。此外,由于萧公在民间还有着五兄弟结拜的故事,故而尤溪、闽清、古田、德化、明溪、漳州等地区也都多多少少的出现了萧公的踪迹。

  但是,这些在各地寺庙中或与张公、刘公并祀,或与连公、吴公并祀,或与张公、刘公、连公、陈靖姑并祀的萧公,尽管也得到一些信众和知名度,但影响却不及溪源庵,在方志中的记载更是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要的因素在于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从自然条件看,溪源峡谷掩藏在深山密林之中,依古道从磨面坑口循溪而上,俨然有若晋代渔人的桃源小径,人迹罕至。同时整个峡谷除前段至上洋村口可行舟外,后者山石遍布,行走困难。这样交通不便的半封闭的自然环境,当然很容易导致萧公信仰范围的狭隘。就算“酒好不怕巷子深”,可溪源庵又偏偏存在着另一个不利信仰传播的重要因素,即“方言岛”现象。调查表明,福建境内的方言共分八区廿四片,各片之间大都不能通话,而闽北各片以下更还包含着一批不能相通的土话,大家话语不易沟通,区内没有明显的认同感,民间也没有“闽北话”之说。可以说,整个闽北方言,过一乡就差一点,特别是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流行的“土官话”,几乎与周边地区完全独立,现今说这种话的不过3万余人,而我们所研究的萧公信仰,其范围正好契合在这个方言岛内。这样,自然地理条件的闭塞和语言的不通,就使得萧公信仰即使被传播到了外地,外地的人也很难真正地把萧公的所有信息和文化创造全盘接收下来。其次,在闽北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典型的山耕文化的背景下,人们一直相安于植被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即使不怎么艰苦努力,不怎么向外发展,也大都能满足温饱,许多山区县的地方志中都有着“水旱无虞”的记载,宋大儒朱熹到了此地后,更是盛赞“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这就造成了闽北人较为保守的文化心态。再加上方言歧异,交往稀淡,即便有人向外迁徙或远游,其人数也是相当之少。故此,尽管萧公信仰也被传播到了福建的许多地区,甚至还可能跟随闽北人的足迹到达更远的地方,但由于没有了农作的条件和农作的需要,也没有了接收这种信仰的群体数,萧公,这个以保障农事为主的山耕文化区内的民间信仰人物,就只能在自己的文化区内自然传承,其影响力和影响面,也就理所当然的受到限制了。

  不过,也正由于自身传播的局限,萧公信仰在实用方面尤显突出。人们为了满足 “御寇弥盗、捍灾御患、避灾降福”等要求,借助了中国自人类文化开始以来就有的“祈梦”传统,意图通过与萧公在梦境中的交游,来获得萧公的暗示和启发,据说都能得到满足,颇为灵验。民国版《南平县志》也曾对此俗进行了记载:“夏六月,四处村民,从庵乞香祈雨,或宿神前祈梦。”可见萧公的确有些灵力,不仅被乡人世代崇拜,甚至还影响了统治者,被统治者敕封为“辅天萧圣者”、“溪源显迹德云灵应萧公大师”、“化育真人”等,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可以说,萧公虽然只是闽北山耕文化区内一个小小的地方神信仰,其流传面和影响力都不是太大,但他的区域性、实用性、典型性特色,在中国民间信仰史上都是比较突出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化诸形态不无帮助。但我们也要看到,民间俗神信仰及其相关民俗习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对其仍须全面考察、认真分析、正确引导。
 

版权所有:南平市溪源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闽ICP备06019606号
邮编:353000 电话:0599-8629977 E-mail:xyxg@xyxg.com
Copyright 2003-2012 by www.xy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元九网络
 网站管理